初二史地科稻香之旅户外教学
今年的户外教学是跨越历史、地理及科学三科联手合作展开户外教学。今年的学习地点是我国北部的米仓—吉打。
我们选择稻米作为我们的主题是因为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除了让同学们了解我们每天所食用的米是如何得来的,从播种到收割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同时强调要珍惜食物,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第2项目标–零饥饿相呼应。
越过了槟威大桥,沿着高速公路行驶,踏入吉打州时就可以看见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因为气候的改变影响了收割时间。九月份才可以收割。所以我们还可以看到未成熟的稻米。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小时,我们终于抵达学习的第一站 KILANG BERAS JATI,基于安全的理由,厂方不允许我们进厂参观,由负责人通过视频讲解稻米从稻田收割后运到工厂加工成为白米的整个生产过程。同学们至此才了解到我们天天所吃的白米原来是要经过这么复杂的过程才能得到,也让同学们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义,也灌输同学们要珍惜粮食的观念。
在这次的学习中,同学们也懂得分辨米的种类,包括白米、糙米、米粉以及糙米粉饮料等。稻谷送到碾米场时称为粗米,经过去壳成为糙米,再去外皮成为白米,白米还需要清理、烘干、脱壳、碾白、抛光、去石、分级才可以包装。糙米的营养价值比白米高。分离出来的米糠还可以成为动物的饲料,还可以制成米糠油。谷壳也可以用作燃烧材料以烘干米。
从工厂出来,同学们步行到附近的稻田,亲身感受稻田米香。因为稻米还没有完全成熟,我们看见的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也让我们心胸舒畅。再过一个月这一片稻田将转换上金光闪闪的衣服迎接丰收季节。
吃过午餐后,我们到第二个学习站–稻米博物馆,但因博物馆正在装修,不得其门而入。我们转至第三站–科学馆。馆内有各种的科学游戏。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来加强科学知识。科学不再枯燥而是这么好玩 。
此次的户外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习了吉打州的历史,稻米的生长及生产过程也加强了科学知识。可谓一举三得。我们也让同学们去思考环境的变迁如何影响粮食的减产,进而扩大到减少出口。我国虽然是产米国,但也有进口外国米。进口米减少了,价格自然提升了,这种恶性循环下,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所以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Recent Comments